by 江妙瑩

女巫,在不同歷史情境脈絡中,代表著不同的身分語囈。

童話故事中的女巫,拿著掃帚上天入地,煮著巫婆湯,張嘴對著小孩獰笑……電影中的女巫,全身雪白無瑕,駕著白馬車,誘拐男孩吃下巧克力,自此掌控他的心智……還有一種懂得草藥、生育、治病占卜知識的女巫,扮演著醫師、巫師的角色,其擁有的神祕力量令男性主政的宗教掌權者恐懼,視之為魔鬼的同路人,因而展開歐洲十一世紀中至十八世紀末,歷時三百餘年的獵捕女巫行動,五至十萬人因莫須有罪名處以火刑或極刑……

對許多讀著來說,「獵殺女巫」可能僅是西方歷史的片斷,近代科學如此發達,善於巫術的妖女恐怕也是鄉野軼談……問題是,女巫真的消失了嗎?隨著時空推演,有智慧、獨立、內在力量強大的女性依然存在,可是追殺女巫的行動已轉化為更幽微的方式,從台灣早期法律規範剝奪財產權、子女監護權,雖然民法的平權精神注入,妻子和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仍被視為夫家的財產;還有禁孕的職場歧視,乃至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依舊禁錮著女性的身心靈,構成現代版的斑斑血淚女巫史。

有好長一段時間,瀞文自稱為四月女巫,四月出生的她,深刻理解中世紀女巫為男性宰制社會體制下的犧牲品,她們是一群沒有形貌、史料記載十分有限的集合體;現代女巫不同,她以大量文字留下女性遭受各種種族族群、階級和性別歧視的活生生案例,透過書寫彰顯女性經驗,以對抗這個限制女性生活和機會的男性中心的社會系統。

本書《女巫的情緒遊戲》裡的諸多故事,有的是瀞文慘痛的親身經歷,有的則是週遭親友或個案的生命經驗,不少文章曾刊載於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的「女巫散記」專欄,我作為編者,也是瀞文文章的第一位讀者,一路相互扶持,看著她不斷突破自我,成長茁壯,一本本創作誕生,不禁時常為她欣喜鼓掌。

為撰寫這篇書序,重新線上瀏覽從2003年在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持續累積下來的文字,再次折服於瀞文的創造力及生命力,以及洞察人情世事的敏銳力,無論是婆媳、夫妻、親子……在關係中的當事人不免上演種種情緒衝突與猜疑等等錯綜複雜心情,經由瀞文抽絲剝繭地探究其中的哲理與其因應之道,使人豁然開朗,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

許多姊妹離婚前後,內心的痛苦、掙扎往往難以筆墨形容,攬閱瀞文提供的「妙招」,多篇談及如何回應離婚時與丈夫、夫家人的關係,讓情緒不受干擾,也不致影響身心健康,令人不得不驚嘆這個再世女巫,已練就一身絕技,任憑父權壓迫也侵犯不了她,如她所言:「若是時時以正念觀照每個念頭與情緒,身體就不必作情緒的替罪羔羊了……」

《女巫的情緒遊戲》不僅是讓人悠遊於人際情緒王國的遊戲書,也是化解個人情緒的魔法書,瀞文做到了,相信您也可以的。

Tags: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