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春

從嚴謹走向飄逸的色彩家


  臺灣美術運動史上有一位公認的好老人,木納寡言,從未攻擊過別人。他 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更是一位具有如生風範的人格者。這就是廖繼春,他年 輕即已成名,入選著名的「帝展」。但他的一生卻是默默站在自己繪畫的崗位 上,辛勤的耕耘。不過,他也不是緊守戰前傳統現代派的拘謹形式,而能調整 不伐,接受新的畫風,如六○年代的抽象派,已飄逸隨性來迎接新的繪畫時代 。他的藝術造詣早已獲得肯定,但嚴格來說,他並不是甚麼傳奇人物,也未曾 叱吒風雲於畫壇,而是平平凡凡地忠於藝術,忠於創作。

年表

紀年 事蹟
1902 出生於台中葫蘆墩(豐原)的貧寒農家,早年喪父。
1910 就讀於豐原公學校。
1916 公學校畢業進入高等科就讀。
1918 考入國語學校(師範學校)。
1919 國語學校改名為台北師範學校。在新公園第一次看到別人畫油畫。
1920 根據講義材料自學油畫。
1922 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分發到豐原母校任教。
1923 到台北學習素描,為赴日作準備。
1924 乘船赴日,考取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
1927 畢業返臺,受聘為台南長老教會的中學教員,因此遷往台南。同年, 參加「赤島社」,並獲第一回「臺展」特選。
1928 名作「有香蕉園的院子」入選日本「帝展」。
1931 再度入選「帝展」。
1932 受聘為第六屆「臺展」審查員,是第一個出任此職位的臺灣人。
1937 在台南公會堂舉行第一次個展。作品入選日本「新文展」。
1942 出任台南第一中學教員。
1945 終戰後,代理台南一中校長。
1946 出任省展審查員。
1947 任教省立師範學院(今日的師範大學)。
1953 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第二次個展。
1962 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訪美,停留四個月。受到當時盛行的抽象表現主義影 響,回國後,畫風轉向飄逸與隨性。
1963 離美取道歐洲,停留四個月後返臺。應聘任教國立藝專。
1964 獲得畫學會所頒金爵獎。
1970 在新公園博物館舉行個展。同年,獲頒中山學術文藝創作獎。
1973 退休。
1976 因肺癌去世。五月,歷史博物館舉辦「廖繼春遺作展」。
1981 國泰美術館舉辦「廖繼春畫展」,展出一百多幅代表作,並出版畫集 。


主要作品:

介紹與研究:

開拓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last updated:199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