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深切

孤獨的野人


  日據時期的臺灣民族中,議會設置運動是兩大路線之一,它是臺灣民族運 動的發軔,也吸引絕大多數的臺灣菁英參與。但也有例外,張深切就是其中最 著名的反對者,他對當時成立的「文化協會」,以及進行如火如荼的「臺灣議 會設置請願運動」,抱持著厭惡的態度。他認為這些運動太沒出息,何必請願 ?有本事就自己組織議會,不必向殖民者搖尾乞憐。在政治上,他是個激烈者 ;在民族情感上,他則是個祖國主義者,曾前往廣東組「廣東臺灣青年革命團 」,力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促成臺灣獨立。但過激者通常是孤獨的,他為此 坐牢三年。出獄後發誓坐一位孤獨的野人。終戰後,經歷二二八事件,更脫離 政治圈,埋首創作,曾寫劇作、拍電影。王詩琅描述他時,說他是思想家、文 學家、哲學家、批判家,同時也是戲劇、電影的劇作家、導演,一生可謂多彩 多姿。

年表

紀年 事蹟
1903 出生於南投。
1908 過繼給草屯的張玉書,改姓張。養父與生父是姑表關係。
1910 學漢學。稍後,進公學校。
1917 因講臺灣話被處罰,因而遭學校開除。後隨林獻堂赴東京,進小學校 五年級就讀。
1919 進入豐山中學。
1920 轉學東京府立化學工業學校。轉學最大原因是他認為,中國衰落的最 大原因是因為科學落伍所致。要強國,惟有從科學著手。
1923 年底,赴上海。
1924 范本梁等人舉行「國恥紀念」演講會,抨擊談總督府政治。
1927 三月,與林文騰等人組「廣東臺灣青年革命團」。五月返臺,在臺中 一中學終擔任學生罷課總指揮,因而被日方逮捕。日方開始檢舉青年 團成員。
1929 四月,因「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案被判刑兩年。
1930 出獄。稟持「發誓做一位孤獨的野人」的信念,遠離政治社會運動圈 。
1931 組成「臺灣演劇研究會」,從事話劇的推動。
1932 赴上海,進入「江南正報社」工作,負責副刊主編與時事評論。
1933 「江南正報社」停刊。返臺。進入「東亞新報」社工作。
1934 五月,組成臺灣文藝聯盟,擔任委員長。十一月,出刊「臺灣文藝」 。
1936 「臺灣文藝」停刊。
1938 赴北平,在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並擔任訓導主任。也在國立 新民學校教授日語。
1939 在北平創辦「中國文藝」,擔任主編,擔任主編兼發行人。擔任臺人 旅平同鄉會會長。
1940 辭去「中國文藝」編務,暫時返臺。
1941 再赴北平,於新民印書館工作。
1943 辭去新民印書館的工作。
1945 四月,遭日本特工拘捕,立即獲釋。終戰後,返臺擔任台中師範學校 教務主任。
1948 出版《我與我的思想》、《獄中記》、《臺灣獨立革命運動史略》。
1957 組藝林電影公司,自編自導「邱罔舍」,獲第一屆影展最佳故事金馬 獎。
1960 出版以霧社事件為劇本的「遍地紅」。出版自傳《里程碑——黑色的 太陽》。
1965 病逝於台中。「臺灣風物」雜誌十五卷五期發行「張深切先生逝世紀 念特輯」。


主要著作:

介紹與研究:
開拓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last updated:1996.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