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文學運動開始於一九二○年代,終於一九四○年代,其特徵是 反帝國主義、反封建的文學本質,結合了寫實、批判、抗議的文化性格, 強烈追求民族自決和人道維護的思想指標,一直是異族統治下台灣同胞非 武力的文化鬥爭,也是台灣思想史上的啟蒙運動。而賴和正是這個運動的 先驅者、引導者。賴和的小說充滿民族意識和現代精神,稟持著他的良心和巨筆,指控 日本帝國主義者對殖民地苛酷的壓迫,為受踐踏的弱者伸張正義,並給予 挺身而起的反抗者熱切的鼓舞,可以說是一位具有強烈參與感的文學人物 。他的文章的強烈反抗色彩,是其表層;深層的人道思想,才是其內髓。 他是位知行合一的知識分子,不僅被公認為一代仁醫,也被尊稱為台灣新 文學之父,評論家黃得時更將他比為「台灣的魯迅」。
戰後,賴和一度入祀忠烈祠,不料有人因他的反日思想激烈,誣指他 是左派,是共產黨,在一九五八年被遷出忠烈祠,在蒙冤二十多年後,才 有有心人為他出全集、為他據理力爭,終於在一九八四年一月,獲得平反 ,重新入祀忠烈祠。
紀年 | 事蹟 |
---|---|
1894 | 四月廿五日出生於彰化。 |
1903 | 進入公學校就讀,學習日本話,接受新式教育。 |
1907 | 入小逸堂,拜黃其倬先生學習漢文。 |
1909 | 進入台北醫學校就讀,為第十三期。 |
1914 | 自醫學校畢業,進嘉義病院實習。 |
1916 | 返回彰化開設賴和醫院。 |
1919 | 前往廈門,在鼓浪嶼租界的博愛醫院供職。在那裡,他接受中國 五四運動的新思潮影響極大。 |
1921 | 加入台灣文化協會,並當選為理事。 |
1922 | 應徵台灣雜誌徵詞〈劉銘傳〉,得第二名集第十三名。 |
1923 | 十二月,因治警事件第一次入獄。 |
1924 | 一月,出獄。相繼完成舊詩多篇〈囚繫台中銀水殿〉三首,〈繫台 北監獄〉、〈讀佛書〉、〈出獄作〉等首。 |
1925 | 開始以白話文創作。八月,發表第一篇隨筆〈無題〉,載於《台灣 民報》六十七號。 十二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覺悟下的犧牲——寄二林事件的戰友〉 ,載於《台灣民報》八十四號。 |
1926 | 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鬥鬧熱〉,載於《台灣民報》八十六號。 二月,發表小說〈一桿秤仔〉,載於《台灣民報》八十六號。 |
1928 | 一月,發表小說〈不如意的過年〉,載於《台灣民報》一八九號。 |
1930 | 一月,發表小說〈蛇先生〉,載於《台灣民報》二九四—二九六號。 五月,發表小說〈彫古董〉,載於《台灣民報》三一二號。 九月,發表新詩〈流離曲〉,長一百餘行,是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中 最長、最動人的一首詩。載於《台灣民報》三二九—三三二號。 十月,發表小說〈棋盤邊〉,刊於《現代生活》。 |
1931 | 四、五月,發表長詩〈南國哀歌〉,悼念霧社事件起義抗日山胞,載 於《台灣新民報》三六一—三六二號。 |
1932 | 一月,發表小說〈歸家〉,載於《南面》創刊號。發表小說〈豐作〉 ,載於《台灣新民報》三九六—三九七號。 一、四、七月,發表小說〈惹事〉,載於《南音》一卷合刊號。 四月起,嶼陳虛谷、林攀龍、謝星樓等人負責《台灣新民報》日刊學 藝部門。 |
1934 | 表小說〈善訟的人的故事〉,載於《台灣文藝》二卷一號。 |
1935 | 發表小說〈一個同志的批信〉,載於《台灣新文學》創刊號。 |
1936 | 一月,東京《文學案內》刊載賴和小說〈豐作〉,由楊逵譯成日文。 八月,王錦江(詩琅)發表《賴懶雲論》,刊於《台灣時報》二○一 號。 |
1938 | 醫館被迫停業半年。利用空閒赴日,轉東北,並到北平遊歷。 |
1940 | 李獻璋編《台灣小說選》,選賴合作品多篇。 |
1941 | 十二月八日,第二次入獄,約五十日。在獄中寫《獄中日記》三十九日 ,後因體弱停筆。 |
1943 | 一月三十一日逝世。 四月,《台灣文學》三卷二號,出〈賴和先生追悼特輯〉,刊出楊逵等 人追悼文章。 四月,楊雲萍發表〈追憶賴和〉,刊於《民俗台灣》三卷四號。 |
all rights reserved
updated:199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