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的發展要在六○年代以後才起步,並且幾乎完全受美國的社 會學主流的宰制。在這完全美國式的社會學主流中,有一個嚴謹、深厚的另 類聲音,他就是陳紹馨教授。他是戰前臺灣第一位修習社會學和人種學的學 者。由於嚴謹的學術訓練,使他能將文化傳統結合為紮實的社會學研究。他 的學術成就是多層面的,涵括了諺語、民俗、人口學、家族構成、親屬組織 、聚落形態、社會變遷、文獻修志等範圍。尤其他在人口學方面的成就更是 斐聲國際。尤其,他對臺灣抱持了極濃厚的關懷,對後一世代的臺灣研究有 著即深的影響。
紀年 | 事蹟 |
---|---|
1906 | 出生於汐止街(今台北縣汐止鎮)。其父親是汐止有名人物,曾 任汐止街長、信用組合理事長,戰後任台北縣參議會會長。 |
1919 | 畢業於汐止公學校,進入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設在台南之分 校——「台南商業專門學校」就讀。 |
1926 | 參與「台灣文化協會」主辦的講習活動,主持「星宿講話」,是 所有講師中最年輕的。 |
1929 | 進入日本東北大學,在新明正道門下攻讀社會學。 |
1932 | 自東北大學畢業,因成績優異,留任助教。 |
1936 | 由日返臺,到高雄縣大樹鄉經營農場。 |
1941 | 與黃得時,及部分日本開明人士創辦「民俗台灣」,雖遭日本政 府阻撓,但仍發行四十三期,至一九日五年一月才停刊。 |
1942 | 以「囑託」(特約人員)任職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室,並繼續 研究社會學。 |
1945 | 與林茂生、黃得時協同接收帝大文政學部和預科,受聘為臺大文 學院教授,在歷史系主持歷史學、民族學和社會學研究。 |
1946 | 擔任「台灣文化協進會」理事。創刊「台灣文化」。 |
1949 | 參與台中縣仁愛鄉瑞岩泰雅族人類學調查,任團長,參加者有李 濟、董作賓、芮逸夫等人,調查報告翌年出版。此次人類學研究 是臺大考古人類學系成系的先聲。 |
1952 | 以聯合國學員身份赴美國、加拿大研究社會調查。 |
1957 | 以《台灣的社會變遷與人口變遷》取得日本關西大學博士學位。 |
1959 | 赴普林斯頓大學人口研究所研究。 |
1960 | 與龍冠海等學者創立臺大社會系。同年,擔任台北市文獻會委員 。 |
1962 | 堅韌臺灣省文獻會委員,主修《臺灣省通志》—— 「人口篇」 。 |
1965 | 發表「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研究的實驗室——臺灣」,對日後之臺 灣研究有極大的影響。 |
1966 | 哥倫比亞大學聘其為客座教授,但因病不能前往。七月二十 日,抱病為來自美國的數十位學者講「臺灣的人口與社會變遷」 ,之後即一病不起。十一月十六日,因癌症去世。 |
*本表改寫自《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一冊》(自立晚報出版社),感 謝李筱峰、張炎憲、莊永明慨然應允。
主要著作:
all rights reserved
updated:199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