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源

台灣近代化的幕後功臣


  台灣的近代化運動開始於沈葆楨對台灣的經營。在牡丹社事件(日本 佔領屏東牡丹社事件)後,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派沈葆楨來台經營 ,他不但重視軍備的提升,也重視經濟力的開發。但因當時清廷財政支絀 ,現代化步驟在沈葆楨離台後即停頓。直到中法戰爭爆發(一八八五年) ,法軍攻戰基隆、澎湖,清廷再派劉銘傳到台灣辦理軍務及其他事宜。劉 銘傳對台灣的近代化極具熱心,但缺乏有效的人力和財力支援,因此只得 求助仕紳。在這種情況下,「財雄海外,田畝最富,且據全台之半」,又 是彰洲人領袖的板橋林維源,乃成為劉銘傳尋求合作的對象。劉氏在台期 間,甚至其後數任台灣巡撫,都得到林維源的大力贊助,說他是台灣近代 化的幕後功臣並不為過。


年表

紀年 事蹟
1838 林維源出生。此時林家已是租穀年收數十萬石的大戶。
1962 林維源、林維讓(兄)由廈門回台共理家政。 新莊楊貢、桃園楊德源密謀劫富戶以響應戴潮春,林家與江西人 葉春設計予以誘殺。
1863 台灣發生戴潮春之亂,林家捐兩萬兩助清廷平亂。戴潮春之亂平 定後,清廷受林維源三品銜。
1877 福建巡撫丁日昌勸捐,捐洋五十萬元,以助海防、鐵路之需。
1879 台北城興建,受命與板橋人興建小南門。
1881 福建巡撫岒毓英到台灣,欲修治大甲溪,林維源捐工。
1882 台北城修築完畢,賞林維源四品卿銜。
1883 台北城工尚缺十三萬元,經台灣道劉璈等人勸捐,林維源捐款二 萬六千元。
1884 發生中法戰爭,兵備道劉璈向林維源勸捐一百萬,林維源不得以 捐二十萬後,避居廈門。後經勸說回台,並協助辦理團練。
1885 經劉銘傳勸導,慨捐中法善後經費五十萬兩,獎授中書內閣。
1886 四月,自廈門渡台,為撫墾局幫辦。秋冬之交,隨劉銘傳討伐白 阿歪社的馬來詩昧。 該年並以林維源在大科崁(今日的大溪)別館充當撫墾局的行館 。
1887 四月,被任命為鐵路督辦,旋即解除。隨後往宜蘭清丈八里沙地 方的土地。 創立建昌公司,與李春生等建築洋樓,租給貿易洋商。 清廷任命林維源為基隆港築港總辦。同年,陞為太常寺少卿。
1888 台灣清丈田地工作開始。林維源擔任北部地方土地清丈工作。 林家花園開始增修工作。
1890 以清丈田賦有功,晉陞太僕寺卿。同年,清廷命林維源為蠶商局 總辦,種桑於觀音山。後因劉銘傳去職,該項工作即停止。
1891 受台灣巡撫邵友濂之令,赴大科崁剿原住民。
1892 剿平大科崁原住民。
1894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林維源為全臺團防大臣督辦。
1895 五月五日,台灣民主國成立,林維源被推為議長,但不就。五月 十三日因台北兵變,率家人倉皇走避廈門。
1905 清廷授林維源侍郎之銜。六月,因病去世。


二手研究:


開拓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updated:199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