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三峽的雕塑家及油畫家李梅樹,是堅持純樸寫實的台灣畫家, 特別是他主持三峽祖師廟重建工作三十多年,更使他的風格和週遭的生活 環境深深結合。我們從他的「自述」中可以清楚看出這種堅持:因為童年一直生活在純樸的鄉野,所以對故鄉有著一份深厚 無比的感情。壯年從政多年之後,對於傳統生活文化,得以 從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角度詳加體認;尤其是主持三峽清水祖 師廟三十多年來的重建工作,對台灣民間藝術更有了進一步 的深切了解,從而對環境周遭的一切,產生了微妙深刻的感 情。村人們樂天知命,溫良純樸,勤儉克苦的天性,予人非 常親切的形象,一直推動著我揮舞彩筆,把自己衷心喜愛的 一切事務,展現在畫布上。也可說是他們真誠熱情的生活, 豐富了我的繪畫內涵;而我的繪畫目標與理想,亦就是畫出 自己所感動所鐘愛的題材,自然而然地形成自我獨特的創作 方向與風格。
紀年 | 事蹟 |
---|---|
1902 | 3月13日(農歷2月4日)生於三角湧(三峽舊地名)。 |
1910 | 就讀日據時代三峽公學校。 |
1914 | 受教於日本教師遠山岩,開始接觸西洋畫。 |
1915 | 三峽公學校畢業。 |
1918 | 考取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 |
1919 | 領導發起舉辦全校學生美展。 |
1922 | 台北國語學校畢業,與林粒女士結婚。任教於瑞芳公學校。 |
1923 | 參加日人石川欽一郎所組之「暑期美術講習會」,同期會員有陳 植棋、李石樵、李澤藩、葉火城等。 |
1924 | 父親逝世,調返三峽公學校執教。 |
1927 | 油畫作品「靜物」入選第一屆台展。 |
1928 | 「三峽後街」入選第二屆台展。 |
1929 | 考取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 |
1930 | 五月長兄病逝,返台奔喪,休學一學期。 |
1931 | 說服家人,再度赴日,繼續未完成的學業。 |
1933 | 「自畫像」獲第七屆台展特選獎。 |
1934 | 「切蕃薯之女」參加第八屆台展,為日據時代台北總督府購藏。 同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返台,與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等,創立 台陽美術協會。 |
1935 | 「小憩之女」獲第九屆台展「特選獎」及「台灣總督獎」。 |
1936 | 再獲第十屆台展特選(免審查)。 |
1937 | 獲「台日文化獎」。 |
1938 | 當選三峽街協議會員。 |
1939 | 「紅衣」入選第三屆文展。 |
1940 | 「花與女」獲台日文化獎。 |
1945 | 二次大戰結束,被推為三峽街代理街長 |
1946 | 任三峽鎮代會主席。 |
1947 | 被推任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重建負責人,設計並主持重建工作 。 |
1950 | 台灣實施地方自治,當選台北縣第一屆縣議員。完成「露台」代表作 。 |
1952 | 連任第二屆縣議員。 |
1955 | 連任第三屆縣議員。 |
1957 | 完成「三峽風光」。 |
1959 | 11月27日起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第一次個展。 |
1962 | 任中國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研究所教授。 |
1964 | 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教授兼主任。 |
1967 | 創辦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科,並兼主任。 |
1969 | 首創美術科系巡迴全國畢業美展。 |
1971 | 榮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
1973 | 自國立藝專退休。 |
1974 | 與畫友共同創立中華民國油畫學會。 |
1975 | 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
1976 | 任油畫學會第二屆理事長。 |
1977 | 任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 |
1978 | 代表美術界出席國建會,呼籲儘速籌建現代美術館。 |
1981 | 任油畫學會榮譽理事長。 |
1982 | 12月25日起,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辦「八十回顧展」。 |
1983 | 2月6日病逝台大醫院,4月24日葬於三峽。 |
all rights reserved
updated:199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