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荷人以此為據,大興貿易,曾一度躍為海上霸權。台江內
海本為一潟湖、在自然的力量下,不斷地淤塞陸化。海岸線也已退到
今日金華路附近,今日西區過去皆為沼陸,三郊利用這些沼地和水道
開闢五條港,進行另一場活絡繁忙、商賈雜沓的貿易盛會,更成就了
台南在「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首要地位。
道光三年,台江完全陸化,五條港也嚴重淤積,而且再加上安平
開港通商後,洋行紛立,新式輪船稱霸海洋,三郊更形沒落,經濟大
權旁落洋人手中。到日據時代,殘餘的港道,隱入地下,而失去良港
的台南,亦失去了舞台,洗去鉛華,褪為文化古城,港埠風采不再重
現!
在許多都巿發展策略中,我們看不到對歷史的適當尊重,所以人 們不停地構築出一座座失去記憶的城巿。人民沒有了和先人對談的媒 介,而成為一群失根的人。而今台南在都巿風貌均質化,庸俗化的風 潮中,應該如何營造屬於自己的都巿風格,這將是大家無可逃脫的責 任!希望透過活動,能讓你我更疼惜咱的台南!
文/李麗萍
台南市民權路三段143巷8號乾隆41年(1777)蔣元樞所建。從前大陸來台官員,至此下船,接 受本地官員的隆重迎接,並祭拜風神感謝保佑其平安抵達。該亭正面 額款「鯤維永奠」、背面為「鰲柱擎天」為目前台南巿中最雄偉壯麗 的石坊。亭前所舖設的藍色路磚,約略標出昔日南河港港道所在之處
第三級古蹟
台南市民權路三段143巷位於接官亭旁,乾隆四年(1739)巡道鄂善所建。本廟奉祀風神爺 ,係司風之神,與航海有關。據傳不幸客死他鄉的大陸來台官員,其 靈柩會停放在風神廟內,等待船期回鄉安葬。本廟亦為清代八廟之一 ,廟內風雷兩神塑像,頗富藝術價值,值得細細欣賞。
台南市和平街90號在接官亭之東,主祀廣澤尊王。為泉州府南安縣郭姓移民所建。 廟旁和平街便為南河港,郭姓移民便據此碼頭營生,「做十六歲」的 成人儀式,便是源自於該碼頭的風俗。
台南市普濟街44號建於乾隆15年,主祀福德正神,地當佛頭港港岸,廟前海安路414 巷即為佛頭港港道。廟前牆上有碑記明令:廟前的店屋不可高築過廟 ,否則送官嚴辦,可見景福祠地位之崇高。景福祠為全台南巿唯一列 入古蹟的土地公廟。昔日關帝港,媽祖港、王宮港,於廟前匯集成佛
台南市神農街1號康熙54年(1715)由三郊所創建,主祀水仙尊王五尊(夏禹、寒奡 、項羽、伍員、屈原)。廟內曾有三益堂為其商務中心,廟前商行林 立,巨商櫛比,一度曾為全台貿易中心。二次大戰間,拆除水仙宮後
第三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