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網氏
從2000年起,全球製衣產業15年來翻倍成長,每年製造超過1,000億件成衣,是全球人口的10倍以上。曾經,我們謹慎地選購每一件衣物,盡可能地長久保留,然而如今在快時尚風行、消費主義綁架的世界,平均每人的衣物消費量比15年前多了60%,卻有四成衣物幾乎都沒在穿。
調查發現,和刻板印象相符,女性確實是衣飾消費的主力。但為何呢?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更愛打扮嗎?本期網氏,從服飾的過度消費議題裡,我們要與妳/你探討多數女性何以時常衝動購物、買下過多的衣服,從而看見作為女性去改變社會慣習的動能……(閱讀全文)
by 網氏
為了找尋高品質的蔬果及食材,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一群主婦於1990年代發起共同購買運動,可說是今日揪團網購的濫殤。不同的是,共同購買運動承載了更多提升國人健康生活、食品安全與友善環境耕作的社會使命。
網氏創立於台灣共同購買運動時期,創辦人之一便是推動共同購買運動的組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和台北縣理貨勞動合作社。除了婦女運動外,共同購買運動也是另一個以女性為主體的消費者運動,主婦聯盟基金會發起綠色消費、共同購買運動開始,透過個別消費者意識的覺醒,進而帶動了對安全食物、農業保護以及對資本主義反思批判的風潮。無論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提升、消費者教育、環保運動中,其背後有一雙溫暖且堅定的雙手──林碧霞博士無私的奉獻。
不幸地,林碧霞博士卻於9月7日(2015)因病逝世,網氏編輯團隊為表達對她追思哀悼之意,精選了她生前好友、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黃淑德和物流部副理施宏昇的追思文章與一篇林碧霞博士終生伴侶台大退休教授鄭正勇的訪談稿,邀請妳/你與我們一起懷念這位一生致力提升農業土地品質、捍衛台灣健康環境與食物的當代女性……(閱讀全文)
by 網氏
說到在城市旅行,多數人莫不想到美食、名勝古蹟或者是百貨商場。還有其他的嗎?
事實上,近幾年,城市裡慢慢醞釀著一股溫柔也堅定的革命,透過食物或與生活有關的事物,持續與農村發生友好的關係,而在台灣各城市角落裡,我們觀察到,旅 者與農村發生友好關係的連結卻是來自一家家友善的小舖,讓城市人或旅人貼近真實的生命與內在的聲音。本期網氏,由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與妳/你分享這群 在台灣認真耕耘的友善小鋪工作者故事…(閱讀全文)
by 網氏
2013年10月30日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舉辦的「碗中的未來— 從共同購買邁向食農教育」論壇,邀請到幸福農莊負責人陳惠雯、喜願麵包坊施明煌(施總兼),以及東華大學教授宋秉明,以「食農共學」為主題,分享了他們的食農推廣經驗。
對現代人而言,餐桌是重要的連結點—連結的一端是我們的基本需求以及對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另一端則連結到農業、畜牧業,乃至涵括了整個自然界。在接二連三的食安危機中,我們才驚覺自身與食物的關係早已出現深刻裂痕…(閱讀全文)
by 網氏
台灣人喜歡喝豆漿、吃玉米片當早餐,阿公阿媽的營養補給品很多來自大豆製品,而台灣約占總人口百分之十的素食人口,也有230萬人左右,「黃豆製品」和「素肉」等製品則是素食者大量食物來源,可是,在雜糧自給率只有三成左右的台灣,九成以上的進口黃豆是基因改造食品,進口玉米也有五成是基改而來,生活中充斥的基改食品,究竟我們對它們認識有多少?
多數人聽聞「基改科技」四個字總認為這是屬於科學家的專業,深奧難懂。可是,近年來全球皆掀起一股反基改運動,特別是在2012年9月各地發起的占領基改種子大公司孟山都運動,2013年5月25日全球又有一場「March Against Monsanto」反孟山都遊行,而在台灣,也有一群由農友、民間團體共同成立的「台灣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則發起不種基改、不吃基改、不賣基改運動。基改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利,那是你我每一個人都應該切身了解的食品健康議題。
本期網氏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邀請妳/你深入了解基改科技的爭議與真相,從生活中的基改食品與作物談起,同時從醫學角度一起理解基改存在著何種潛在風險?還有豆娘媽媽與妳/你聊聊,當鄰近各國拒絕基改作物之際,我們仍看到中小學學校或團膳業者所公布的校園午餐菜單,一週當中至少有三道以上用黃豆為原料做成的餐點,這又會產生哪些危機?別錯過精彩內容了…(閱讀全文)
by 網氏
根據研究,台灣平均一人一年米食消費量約48公斤,比鄰近的日本人58公斤,韓國的72公斤明顯為低;而台灣人每人一年麵 粉消費量已達36公斤,所需要的小麥大多是100%仰賴進口。我們觀看韓劇,早餐吃飯家家戶戶如此,但台灣人早餐吃米飯的比例卻不到10%。在現今米麵雙 主食的結構下,遇上2007年以來國際糧價持續大漲,造成台灣物價節節齊漲,糧食生產與自主的問題遂成為近年來社會熱烈討論的議題。
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自1984年推動休耕政策,補助措施以降低對基層農業的衝擊,但這項休耕補貼政策,不僅讓良田荒廢,根據媒體報導,近卅年 來,休耕土地面積成長35倍,被領走的休耕補助高達1300多億元。「認地不認人」的台灣休耕補貼制度,不僅讓良田荒廢,制度更是一大漏洞,結果讓沒耕種 意願的大戶,一年坐領數百萬元,形同變相補助「養地」(見 管地不管人 休耕補助肥了誰)。
不僅休耕政策有違社會公平正義,農政單位也不思改革,喪失穩定在地農業經濟的契機,以致台灣糧食自給率不斷下降。從消費集結運動出發的主婦聯盟生活 消費合作社,積極倡議國產優先的共同購買運動策略,進行農民教育及無基改農區立牌遊說,結合其他非營利組織及學界,推動台灣成為「無基改島」;同時與農 友、農會簽訂雜糧與本土小麥契作,提高本土農作的自給率外,開始召喚消費者思考,這一代傳承自老祖宗的米食智慧,我們又要傳遞下一代何種吃飯態度與行動。
想要天天想米、好好吃飯,多元食譜即應運而生。本期網氏,由芳蓉、孟瑩、嘉慧、韻雅這群女人發想出一人簡單吃、親子同樂吃、全家溫暖吃以及換個方式吃等多樣 食譜,色香味俱全要挑動妳/你的味蕾;雅雲家有個按照傳統節慶掌廚的阿嬤,幾個特殊節日,家中女性都要通力合作,包括媳婦、女兒和孫女都要一齊出動,這些 傳統節慶必備的米食,例如:冬至搓湯圓、農曆年的年糕、清明祭祖的草仔粿、端午的粽子、七月半普渡的粽子,再再令我們緬懷老祖宗留傳下來的生活智慧;最後 雅雲還要與妳/你分享主婦的餐桌行動,農糧自給戰豆報告;2012年主婦聯盟合作社社員自發籌組「南台灣非基改戰豆小組」,企畫書中寫著「非基改戰豆小組 將反對基因改造直到世界末日為止」,有趣吧!一起分享主婦們的故事…(閱讀全文)
by 網氏
311日本福島核災後一年,衛生署於今年(2012)6月29日公告「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要將食品中輻射污染銫134、銫137的容許基準由現行的370貝克/公斤調高為600貝克/公斤,消息一出,台灣關心食品安全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積極串連,與朝野立委召開公聽會,展開一連串的抗議行動。
在民意的反對壓力下,終於迫使衛生署喊「卡」,在8月底同意暫緩實施這項修正草案。並在11月22日發出新聞稿,表達「維持現行標準,並持續加強管制自日輸入之食品,為食品安全把關」的立場,可是衛生署的聲明並未消減民間團體的疑慮,主婦聯盟基金會認為,衛生署重複強調不合乎日本標準的食品絕不會進口至台灣,但在衛生署組成的諮詢委員會中,根本沒有「輻射污染與食品安全」背景的學者專家,不僅無法清楚說明是基於何種研究結果或風險評估作出將銫134和銫137容許值調高的決策,也無法承諾如香港及日本等地,採取每日即時公告抽測出含有輻射污染的品項及處理方式。
台灣民眾長期喜愛食用日本食品,日本為台灣進口食品的第一大國,衛生署雖終止了後續公告的程序,然後呢?主婦聯盟基金會質疑,在台日食品交流如此頻繁,抽驗率又僅有2~5%的情況下,既無技術也無能力進行檢驗的衛生署,放寬標準究竟為哪樁?針對政府政策的種種疑點,主婦聯盟基金會發起了「輻。咒~反對放寬輻射食品標準明信片簽署行動」,邀請妳/你參與連署,一起關心食品輻射標準的潛藏危機問題…(閱讀全文)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