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星期二在2010年9月18日下午兩點於法鼓德貴學苑舉辦了一場名為「非營利組織與網路大家一起來」座談活動。由於當天凡那比颱風侵台,本以為參與的人數可能不多,沒想到活動開始前便已湧進二十四位朋友,場面熱烈。
現場邀請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的陳柏守(Boso)、StickerAction!串連貼紙的曾明賢(小海),以及行無礙協會的朝富與其友人家國及鯉綺等講者,與參加人士分享他們如何利用資通訊科技,促使民眾對社會議題產生關注,進而發起行動的經驗。
活動準時兩點開始,首先由柏守分享「從NGO觀點談網路動員」主題。柏守表示,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成立約四年,由於他本身也是經營者,並無實際參與社會議題執行的經驗,故僅從一些統計數字來分析對於NGO使用連署平台的一些看法。
他以條列式的方式說明以下重點:
取得團體連署比個人連署更為重要
NGO才有長期跟進議題的能力
應重視連署的質更甚於量
應重視素質更高的質性調查
應重視對群眾的教育
網路連署讓人們感受到自己在同一個網絡群聚之中
實體連署也很重要
而實際上有蠻多公務人員使用此平台,來自學術單位的使用率反而較低。而年齡層較高的族群對此平台的態度越為正面。他還提出以下觀察:
如何經營一個成功的議題
必須與組織或個人人脈高度相關
組織分會越多,連署數越多
提出議題的正當性與合理性要足夠
原有的社群已經很成熟 (例:動物保育)
發起單位的中立性可經公評
對於臉書(Facebook)連署的看法:
點選讚或參加變得更加容易
但由於參加更為容易,導致實際出席的人數不如預期。
網民被操弄的可能性更大
公共政策難以精確
難有專業論述及討論
其次由小海分享其架設StickerAction!串連貼紙的目的。由於很多朋友關心社會議題,而他本身有著程式設計師的背景,很快就做了一個網站。開發串連貼紙的主要目的:改善舊有串連貼紙的缺點。(串連貼紙好像只有在台灣比較流行?)
9月18日「網路星期二」活動,邀請到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分享「散步」運動的精神與推行過程。總幹事許朝富表示,「散步」運動並沒有定位在協 會的活動,而是身障朋友自已發起的聚會,因此全台各地的身障者都可以擔任活動召集人,邀請大家到各地去「散步」,召集人負責路線的勘察、規劃,有興趣參加 的朋友,無論是身障者或是一般民眾,自行處理到活動地點的交通方式,就像三五好友相約出遊一樣,對哪裏有興趣就往哪裏跑。
目前為止,散步運動最遠曾到台南市去「散步」,當天除了台南市當地的身障朋友參與外,還有另一群從台北搭高鐵衝下去一起散步的身障者,由於聲勢浩大還出現 警察到現場「關心」,參與活動的身障者不解,一般人三五好友聚會,警察並不會圍過來關心,為什麼一群輪椅族的朋友在街上散步,卻會招來奇怪的眼神?(全文)
「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Disability Information Network)歷經8個月的努力,終於以新面貌與大家見面囉!!本站自1999年1月開始上線提供服務,上線之初,台灣的網路使用人口僅有250萬人,那是一個社 會大眾還不知道網路可以做什麼的年代,相較於今日,台灣已有1622萬人上網,一般民眾已經熟悉網路訂票、網路報稅、網路購物、網路掛號等,偃然快變成 「沒有網路,就不知道可以做什麼」的年代了!
39歲以前,我一個山上來的小伙子前往都市闖蕩,一路苦讀到醫學院畢業,畢業後又進入充滿挑戰性的急診領域習得一身本領,後來回到家鄉,為鄉親改善並爭取醫療資源。正當我前半的人生走向最頂峰時,卻遭逢從出生以來,我生命中最大、最難克服的挫敗。
我的生活因失去健康而掉落谷底深淵,我必須像個嬰兒一樣,從學習站立、走路開始。慶幸的是,比起當年那個學識技能都沒有的窮小子,現在的我,心思清 明,醫學上的經驗、學識也未曾失去,更最重要的是,對於未來,在經歷過短暫的消沈後,我仍懷有遠大的夢想,對於生命,我也充滿無限的熱情。(閱讀全文)
基隆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的孩子學習烘焙已經十年了,當初讓他們學習的動機是為了使他們有一技之長,能到麵包店工作、像常人一樣的生活在社區中。
後來,我們發現那是一種奢望,曾經帶著最優秀的小豪去求職,麵包店老闆把我們帶到工廠,指著熱燙烤盤緊張飛梭的狹小空間問我:他能不受傷的在這裡工作嗎?最後老闆請求我:我可不可以每個月捐一千塊給你們協會,你不要帶他來上班好不好。(閱讀全文) |
- 主辦單位:開拓文教基金會、台南縣政府
- 協辦單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第四分項子六計畫、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 日期:7月23日
- 地點:台南縣政府大廳(台南縣新營市民治路36號)
- 報名資訊:請利用線上報名系統報名
請參見詳細活動介紹資料
文/開拓文教基金會研究員Debra
今年11月底所舉辦的「身障團體暨非營利組織資訊運用座談會」,記得邀請函剛發出去沒多久,就陸續收到了團體的報名,原本以為年底大家都忙碌,可以出席的團體不會太多,沒想到邀請函發出的三天內,報名的人數就近30人,著實嚇了我一跳。
回想2005年基金會開始舉辦身障團體資訊運用相關會議,那時大家對於我們所要舉辦的會議內容還不怎麼了解,因此我必需一通一通電話的連絡,跟大家說明我們舉辦座談會目的、會議內容為何,並且在一通一通的電話中邀請團體參加座談會分享他們的網路、資訊使用經驗。
雖然當時必需做這些前置工作,出席的團體也僅有15人左右,但經由講師主題分享、與會團體工作人員網路實際操作分享,每場座談會舉辦下來,卻也讓大家能量飽滿,可以在會後回去繼續辛苦的非營利組織網路資訊經營工作。
幾年的座談會下來,有一些與會團體的分享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如在智總工作的小孜當時說明她一個人在會內處理網站事務時,因為沒有可以討論的對象而覺 得有些孤單,總會的網站空間不夠就用家裏的電腦代替,沒有討論的對象就和弟弟二個人一起研究,她覺得有這樣的座談會對她而言,有一種支持的力量在。此外, 羅慧夫基金會的依伶也分享羅慧夫曾經聘請過專職的資訊人員,但資訊人員在團體裏因為沒有可以切磋、討論的對象,功力進步相較緩慢,後來資訊人員離開基金會 回到資訊領域的商業公司,因為接觸到新技術又有相關技術人員可以交換意見,反而可以回過頭來為羅慧夫基金會提供更好的資訊規劃建議、技術支援等,記得當時 所有在場的團體夥伴們,紛紛跟依伶要那位資訊人員的連絡電話。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