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明怡
2022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到來,此時此刻,烏克蘭女性卻正遭受戰爭帶來的生靈塗炭,不僅烏國境內傳出俄羅斯士兵性侵烏克蘭婦女令人髮指的消息、多少老弱婦孺死於導彈轟襲,以及成千上萬女性難民帶著幼兒逃往邊境流離失所的景象,烏克蘭女性存活於父權、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對映著今年國際婦女節社群的主題揭示 #BreakTheBias(消弭一切偏見),使人更加悲痛與忿恨,國際社會絕不能姑息……(繼續閱讀)
by 魏妘
最近網路上熱議的一則「老公一家共用同一條浴巾」,網友提到自己剛搬進婆家,在洗澡時,驚覺婆家竟然全家上下都用同一條浴巾擦乾身體,不只如此,那條浴巾的功能還包括擦油膩的手、腳,甚至水果。
這家人可說把共享的精神發揮到極致,他們共用的不只浴巾,還有漱口杯、牙刷、刮鬍刀(兼除毛刀)、月亮杯;共享的行動也擴及寵物,不但人貓共用菜瓜布,就連貓咪的嘔吐物,都還有另隻貓咪吃掉……(繼續閱讀)
by 網氏
金馬獎紀錄片導演郭珍弟最新一部劇情片《期末考》,因疫情拖延至8月20日本週五全國放映。台灣永續影展邀請郭導與令方對談,聊聊郭導拍這電影的初衷、遇到的困難、幕後的花絮,以及電影的核心理念……(繼續閱讀)
by 徐銘謙
從2007年開始在台灣嘗試推動手作步道的過程,也曾面臨過許多有關性別與專業的質疑,往往女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證明自己的能力,而從實務經驗深深感受,手作步道的工作其實有相當細緻的面向,包括留意周邊生態人文的蛛絲馬跡,精準挖掘可以避免擾動擴大,照顧志工與路過的山友等各種利害關係人,不一定是生理女性,但通常必須具有女性特質的人,才能把步道作得又好又美又自然。
自2013年建構步道學課程體系以來,歷經5年在台北、台中等地與林務局、國家公園、地方政府、社區大學合作,訓練出40多位步道師種子師資,終於在2019年初連同3位舉薦的榮譽步道師一起正式問世。新成軍的7位合格步道師中,有兩位女性,一位是快要空巢期才開始叛逆的媽媽,一位是平常不太爬山的女大力士,她們從參與手作步道產生興趣,開始逐步完成課程與各地實習,本期網氏,前兩篇文章、即是江逸婷和陳麗娜二位的心路歷程;另外兩篇則是長期推動手作步道理念的步道學,以及從無到有、創立第三方認證的步道師體系的千里步道協會工作人員,一個是從社大運動轉戰環境運動的資深社運工作者周聖心;另一位是看起來很文青的博士,斜槓手作步道,結果把興趣變成志業、甚至研究主題的大學流浪教師(沒錯,是在下我),詳述手作步道推動的幕後歷程,以及對台灣此時的政治與社會意義……(了解更多)
by 網氏
散播於FB、line、IG等社交媒體上的不實訊息,除了戕害同志人權外,也強化主流媒體在性與性別議題的種種標籤、污名與迷思。我們觀察到,部分強暴案件的報導可說是未審先判,違反刑事訴訟的「無罪推定」原則;性侵當下無反應,稱被害人是「默許」;性私密影像外流的受害者卻遭譏「愛拍還怕被看」;媒體及輿論甚至再現一套「完美被害人」形象,致令被害人多重傷害。我們同時發現,新移民囿於語言及資訊溝通障礙,往往成了假新聞的受害者;能否教養好小孩?單親多被貼上負面標籤;公共托育政策出現「準公共化」,它與家長推崇的優質平價托育差異何在?還有男性可以既溫柔又勇敢嗎?「在宅醫療」能成為長期照顧的一帖良藥?
因而,我們決議將2018年度性/別新聞整理與回顧主題訂為「『假』新聞無所不在」,檢視其對性別人權的影響……(了解更多)
by 張俊彥
2018年6月監察院對衛福部及內政部提出糾正案,指出雙性人人權問題長期被忽視,俊彥前往監察院從分子遺傳學角度提出性別多樣性意見。同年,11月衛福部便根據此糾正案公告了「未成年雙性人之醫療矯正手術共同性建議原則」,明訂除非必要的醫療措施,禁止對新生嬰兒進行不可逆轉的性別決定手術。本文俊彥記錄參與這段性別運動的始末……(閱讀全文)
by 網氏
「一個國家自由與否,可由生產自主的程度來決定。」—Agnes Gereb (匈牙利助產士)
所謂生產自主,談的不是自由的決定或是不受約束的行動,而是讓每一位女人的擔心與疑惑能充分被理解與釋疑,她們的每一個決定可以有機會經過討論、審慎評估並獲得支持,這才是生產自主的實踐。
因此,生產要能自主,必須透過完善的生產教育,多元的生產選擇以及生產政策的倡議與改革才有可能實現……(閱讀全文)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