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網氏
啃老族又稱為尼特族(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意指一群不繼續升學、不工作、不接受職業訓練的年輕人。
近來台灣朝野為了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發放問題爭嚷不休,年金制度的世代衝突,在許多先進國家也成為「家家有一本難唸的經」景況,隨著新聞陸續報導「南韓年輕人不工作 啃老族人數破百萬」、「經濟萎縮 英國『啃老族』增多」、「希臘青年10月23日在雅典抗議政府的撙節措施影響他們上下學的交通」……我們觀察到,當龐大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邁入熟齡期,他們的下一代逐漸到了而立之年,完成學業,展開經濟獨立的生活。然而,由於景氣持續低迷,不僅工作機會少,造就很多失業族群,流浪博士、流浪教師、流浪經理人四處尋找工作機會;就算有一職在身,所得也多半僅夠自己日常開銷,因此不少而立之年的族群無法獨自生活,而依附熟齡父母,住在從小長大的家裡,當個繼續被照顧的大寶寶,啃噬熟齡父母的退休金、資產。
各國過去年金政策現今卻成了年輕勞動力的沉重負擔,少子女化、高齡人口多的台灣社會,也逐漸出現年輕人無力負擔龐大年金支出,爸爸領退休金養沒頭路兒女的啃老族出現。一方面基於親情倫理,繼續盡著養育成年子女的責任,一方面又因自己逐漸年邁體衰,難免感到疲累擔憂,而面臨新的壓力、煎熬和挑戰。本期網氏,我們邀請許淑屏訪談了家有大寶的台灣熟齡父母們,聊聊她/他們的心情、她他們有哪些磨難、焦慮和掙扎?內心的想法、感受如何?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如何因應、調適?歡迎一起分享家有啃老族父母的想法…(閱讀全文)
by Amy
日前新聞報導,在大學兼課的考試院長關中機要祕書桂宏誠指出「現在的大學生,連佛腳都不想抱」!教授在考前一周主動公布考題,還附上答案資料,結果仍有許多學生不及格、被當,還有學生以電腦中毒、課本沒帶等理由要求補考,有人感嘆:「現在年輕人怎麼了!」(見 關中機要:大學生連佛腳都不抱 考前洩題照被當 學生稱白目 學生簽約.睡過頭 提擇期補考)我不禁想問,從小學到大學,除了紙筆式的評量,我們提供學生多少選擇?
以下我所說的三個故事,看似彼此不相干,卻令我們不禁思考,強調培養孩子競爭力的台灣教育,究竟具備了何種能力?
故事一:小菱(化名)就讀台北某私立明星小學四年級,準備期末考時,有一道數學練習題解不出來,問了隔座的雨婷(化名),雨婷回答她:「我補了習才會的,我為什麼要教妳?我教會妳,妳不是就贏過我了嗎?」雨婷的回應深深刺痛小菱的內心。當初爸媽因為聽說這所小學的讀書風氣好,運氣好抽籤入學,沒想到所謂的學習風氣卻是分數至上將學生分等級,只有學業成績好的學生才不會被老師、同學排擠,同學之間發展一種潛規則,小圈圈的形成竟是依排名、家勢壁壘分明…(閱讀全文)
時序進入3月,熟稔的小麥已進入收割期,高雄美濃、苗栗苑裡、屏東墾丁的農友已先後收成,緊接著灣寶、壽豐、二林、南澳也在等待天氣的允許,收量或有高低,但農友蓬勃的活力,讓人有一種自燃的情緒。而全台各地這一期(2010.10-2011.3)種植小麥的景況,彙整後再分享每一位朋友!
去年1月23日、3月13日我們分別在小麥出穗期與熟成時期,在彰化芳苑喜願麵包的麥田舉行的「麥田狂想曲」、「安可曲」的音樂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喜願麵包」與喜願「麥田狂想」的關心與支持。
「我們不只是玩玩,而且很認真的玩!」今年「麥田狂想曲」的活動,將於3月26日(六)在彰化芳苑的麥田舉行,以「田邊開講」串聯「榖動同樂會」。「田邊開講」-「我們能會為農業做什麼事?」採開放空間會議方式進行,我們委請開拓文教基金會的淑芳主持;而「榖動同樂會」(音樂會),我們企劃以「鼓」作為音樂會的主角,以「鼓」喻「榖」,期待小麥的契作帶動不同榖物雜糧的種植,讓台灣秋冬裡作出現不同的多元風貌,更表達常民的殷切期盼。
「我們不只是想想,而且很實際在做!」我們除了匯集來自全台民間與NPO的動能,並邀約主婦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主辦,展現共購支持本土農業的決心,另期以透過社會參與對話,使台灣多元的農糧重新獲得應有的看待。誠摯邀請妳(你),3月26日一起來到彰化芳苑的喜願麵包坊同樂!
3月26日(六)「麥田狂想」的活動時程:(更詳細活動內容請參考 主婦聯盟網頁)
09:30-12:00 田邊開講-我們能為農業做什麼事?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13:30-16:00 榖(鼓)動同樂會(彩繪、爆米麥香、草編..)
16:00 割麥返家
【穀動同樂報名小提醒】
因為是戶外田邊開放空間,場地和設施能夠承載的人數有其限制,故請有興趣參加的朋友事先報名,以利安排相關事宜。
*報名方式:一般社會大眾請向喜願麵包工坊報名,名額150人(額滿為止)
主婦聯盟合作社之社員請洽北中南分社組織課報名
*報名電話:04-896-1014 喜願麵包坊
*活動費用:當日午餐安排簡易的本土小麥製品,故酌收餐費100元,已報名者當日繳交即可。
by 呂木蘭
「霸凌霸凌」,這幾天以來,我的大腦日夜不斷圍繞著它。
當看到八德國中老師們以顫抖的聲音,請校長主持公道卻得不到支持的新聞畫面,讓我不禁鼻酸和難過,學生價值錯亂、老師無技可施、校長懦弱無能,校園失控真是莫過如此!
葉永鋕不就在霸凌這兩個字底下所犧牲嗎?
在霸凌新聞正被炒熱的同時,我自己小孩也同時面臨被恐嚇欺負的情境,因此讓我不得不對霸凌多一點省思關注…(閱讀全文)
by 流浪小貓咪
上個月初,我弟第一次獨自出國旅行。原本,我們打算他這次台灣之旅(註:弟弟從香港來台),是我們姐弟倆的畢業旅行(他大學畢業,我碩士畢業)。但是,因為一些原因,使我沒法在原訂時間畢業。不過,我還是請假和我弟去這次環島之旅。
弟弟只是弟弟?
弟弟還沒來之前,我既興奮又緊張。在我焦慮不知如何為我弟安排行程時,才猛然發現我對他的生活完全陌生。他的喜好、他的習慣、他的性格,我完全搞不清楚。雖然我當了廿多年的姐姐,但我卻只是知道他其中的一個名字——弟弟…(閱讀全文)
by 網氏
在性別角色刻板化社會,多以生理特質決定性別,沒有提供更多的選項與機會,忽略了人類情慾流動的多樣性,造成雙性戀朋友在自我認同與探索經驗中迂迴且無助、痛苦,也造成她/他們在與家人和伴侶的親密關係產生隔閡。
本期網氏,我們邀請Bi the Way夥伴分享探索情慾的生命歷程,有男性身體、女性心靈、歸屬女同性戀、雙性戀身份認同的剛朵琳;堅信情慾是流動的,愛的是對方的靈魂,而非性別的Franky;從發現不是純異性戀、不是純同志,到目前暫時的雙性戀,洛葳的開放態度值得妳/你分享;還有目前是身心都偏好女生,也會欣賞跨性別,喜歡男男耽美故事和SM的夜西,一起傾聽她/他們多元情慾流動的故事…(閱讀全文)
by 網氏
台灣導演鄭文堂的最新作品「眼淚」,取材當年第一樁持槍搶劫銀行案,計程車司機王迎先被誤指為嫌犯李師科,刑求後跳水自殺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近來在plurk、facebook等微網誌中討論熱烈,粉絲甚至號召網友支持,讓該部片重回威秀影城……因為這部電影引發正義、贖罪、寬恕等攸關人間價值的探討,讓前一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死刑存廢問題,似有延燒話題之勢,這可從近日各平面媒體持續出現的讀者投書論死刑可見一斑。
死刑究竟廢、不廢,在很多國家一直是高度爭議的話題,南韓「朝鮮日報」日前就報導,該國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83.1%的受訪者贊成死刑制度。但南韓自1997年以後,就再也沒有執行過死刑,因此,被列入「實際上廢除死刑制度的國家」,主要是因為該國外交通商部擔心南韓一旦執行死刑,可能與倡導廢除死刑制度的歐盟發生貿易摩擦。該報導指稱,過去3年執行過20多次死刑的日本,貿易方面就受到了歐盟的壓力。因此,一個國家衡諸死刑存廢,不再僅考量內部的壓力,國際間也有一股潮流將廢死視為國家價值,攸關著領導人的全球聲望…(閱讀全文)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