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tw on 15 10 月, 2010

今天10/15是全球共同參與的2010部落格行動日,共同關注的是:水,乾淨的水。

可參考2010部落格行動日之介紹。)

響應部落格行動日活動的Tzuche漢斯在他的文章我們要怎樣的未來?2010部落格行動日中提到:

2010年水資源話題:

十億人口:世界上仍有八到十億人無法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導致水資源爭奪戰、疾病,甚至死亡。聯合國委託報告發現,21世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非洲大陸的衝突起因。
40億小時:非洲婦女年步行超過 400億小時,運載收集水量重達 18公斤,且通常仍是不乾淨的飲用水。
一周38000個兒童:每星期全球有將近三萬八千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不乾淨的飲用水和不衛生的生活條件。一個出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嬰兒的疾病死亡率,比出生在歐洲或美國的孩子高出520倍。
基本人權:為解決水危機,2010年七月聯合國宣布取得乾淨的水和衛生設施是基本人權。

照片 (15)
在台灣生活,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是那麼地理所當然;走進會議場,每個人桌在放著一瓶水,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習慣;我們不祇不缺乾淨的水可用、可喝,我們還用得非常地奢侈!或許我們對全球的環境處境了解地太少了,或許老天爺一直對台灣很厚愛,沒有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缺水之苦。

我們的政策發展方向,對水資源的運用更是毫不吝惜,曾如Jas9在他的Blog Action Day 2010:選擇經濟捨棄環保的台灣所提醒,政府不思如何保護環境,反以經濟發展為由,破壞生態環境,大量供應工業用水,未來的缺水代價卻是全民要去承擔的。

這一天,提醒我們全世界有很多人連基本的取得乾淨水的生存權都沒有,也提醒我們如果不多花些心思關心我們自己的土地,缺水之苦恐怕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Continue reading about 乾淨的水,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

frontiertw on 1 10 月, 2010

2010部落客行動日

2010部落格行動日即將來臨。經全球票選,決定今年2010年關注的主題是:水(water),乾淨的水。同一個議題,同一天,成千上萬的發聲。

什麼是部落格行動日:

每年的10月15日舉辦,全球部落客大團結,在這一天撰寫張貼共同關注的議題。希望透過全球的串連討論進而牽引共同的行動。從2007年關注「環境議題」開始;2008年,關注焦點是「貧窮」;2009年,討論「氣候變遷」,今年的主議題則是「水」。

乾淨的水是生存基本要件,影響環境的層面廣大。生活在台灣,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是如此的自然,然而在地球其他角落,乾淨的飲用水卻是奢望,每週有將近42,000人因為缺水或不乾淨的水所造成的疾病死亡。在全球環境日益惡化下,不久的將來我們都將面對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邀請台灣關心水資源議題的部落客們,也一起來加入2010部落客行動日,10月15日這一天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一篇有關(水 ,水資源)的文章,就可成為整個運動的一份子。當然也鼓勵大家可以捐錢給charity:water,讓他們有資源為需要的地方尋找乾淨的水。

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blogactionday.change.org/

Continue reading about 2010部落格行動日

網路星期二在2010年9月18日下午兩點於法鼓德貴學苑舉辦了一場名為「非營利組織與網路大家一起來」座談活動。由於當天凡那比颱風侵台,本以為參與的人數可能不多,沒想到活動開始前便已湧進二十四位朋友,場面熱烈。

現場邀請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的陳柏守(Boso)、StickerAction!串連貼紙的曾明賢(小海),以及行無礙協會的朝富與其友人家國及鯉綺等講者,與參加人士分享他們如何利用資通訊科技,促使民眾對社會議題產生關注,進而發起行動的經驗。

0901

活動準時兩點開始,首先由柏守分享「從NGO觀點談網路動員」主題。柏守表示,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成立約四年,由於他本身也是經營者,並無實際參與社會議題執行的經驗,故僅從一些統計數字來分析對於NGO使用連署平台的一些看法。

他以條列式的方式說明以下重點:

取得團體連署比個人連署更為重要

NGO才有長期跟進議題的能力

應重視連署的質更甚於量

應重視素質更高的質性調查

應重視對群眾的教育

網路連署讓人們感受到自己在同一個網絡群聚之中

實體連署也很重要

而實際上有蠻多公務人員使用此平台,來自學術單位的使用率反而較低。而年齡層較高的族群對此平台的態度越為正面。他還提出以下觀察:

如何經營一個成功的議題

必須與組織或個人人脈高度相關

組織分會越多,連署數越多

提出議題的正當性與合理性要足夠

原有的社群已經很成熟 (例:動物保育)

發起單位的中立性可經公評

對於臉書(Facebook)連署的看法:

點選讚或參加變得更加容易

但由於參加更為容易,導致實際出席的人數不如預期。

網民被操弄的可能性更大

公共政策難以精確

難有專業論述及討論

其次由小海分享其架設StickerAction!串連貼紙的目的。由於很多朋友關心社會議題,而他本身有著程式設計師的背景,很快就做了一個網站。開發串連貼紙的主要目的:改善舊有串連貼紙的缺點。(串連貼紙好像只有在台灣比較流行?)

繼續閱讀 »

Continue reading about 非營利組織與網路大家一起來 – 從人民到公民的過程

photo

9月18日「網路星期二」活動,邀請到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分享「散步」運動的精神與推行過程。總幹事許朝富表示,「散步」運動並沒有定位在協 會的活動,而是身障朋友自已發起的聚會,因此全台各地的身障者都可以擔任活動召集人,邀請大家到各地去「散步」,召集人負責路線的勘察、規劃,有興趣參加 的朋友,無論是身障者或是一般民眾,自行處理到活動地點的交通方式,就像三五好友相約出遊一樣,對哪裏有興趣就往哪裏跑。

目前為止,散步運動最遠曾到台南市去「散步」,當天除了台南市當地的身障朋友參與外,還有另一群從台北搭高鐵衝下去一起散步的身障者,由於聲勢浩大還出現 警察到現場「關心」,參與活動的身障者不解,一般人三五好友聚會,警察並不會圍過來關心,為什麼一群輪椅族的朋友在街上散步,卻會招來奇怪的眼神?(全文)

Continue reading about 網路如何讓大家自己來–談行無礙「散步」運動

frontiertw on 17 9 月, 2010
緣起
「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發展「泰緬邊境資訊志工團」於2006年4月募集了相關的電腦資訊設備,前往有緬甸德蕾莎修女之稱-辛西雅創辦行醫的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MTC),設置電腦訓練中心。之後,每年並招募全國大專校院、社會青年志工,前往Mae Tao Clinic電腦訓練中心,辦理資訊種籽師資培訓。

(補充說明:2010年9月,我們為募到了一些經費,讓明章如期前往梅道診所,建立了資訊室。並繼續為他們開發健康資訊系統)

 

緣起

由「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所支持的海外援助工作「泰緬邊境資訊志工團」,於2006年4月募集部分電腦資訊設備後,前往有著緬甸德蕾莎修女之稱-辛西雅女士創辦的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MTC),設置電腦訓練中心。之後每年並招募全國大專校院、社會青年志工,前往Mae Tao Clinic電腦訓練中心,進行資訊種籽師資培訓。

 

2007年,許明章跟著著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首次到美索擔任資訊志工,也深刻感受到短期的資訊志工可以幫得忙十分有限,他在部落格上寫道:

「在梅道診所協助當地電腦資訊訓練的工作,短短一個月,總覺得自己能作的事情太少,很多事總是使不上力,我的到來似乎僅微乎其微地點綴美索的多樣 性。難民面對的問題巨大且複雜,對於我,短期資訊志工,能作的不多,但卻總是思考著如何運用資訊的力量為這裡創造一個變好的機會,就像世界各地的許多人利 用資訊科技為自己創造一片天那樣。在這裡,難民的天空被侷限在蜿蜒的泰緬邊境,美麗卻不寬廣、湛藍卻沒有白鴿的飛翔,所以他們努力與環境搏鬥,有些人成立 學校、診所,有些人出版刊物,也有人加入軍隊。單純且一致的目標、為難民與下一代努力不懈的人們是這裡最可貴的地方。」…

「台灣一向以資訊科技為傲,也因為資訊科技的利益,讓我們突破很多困境,並為下一代創造了富裕與美麗的土地,我們未曾經歷艱困的年代,但現在活躍的台灣告訴我 們的是:只要努力,狹小的土地上,天空也可以沒有盡頭。這裡需要的不多,只需要一個機會,與全世界接觸或讓世界各地的人認識他們的窗口。」

這些感受和反思,讓他一再地回到梅道診所。

2008年夏天,梅道診所資料中心提出需求:診所之紙本病歷因數量龐大漸漸難以維護,且因收集之病例在無法分析、統計以取得有用資訊的現況下,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品質亦無幫助,表示MTC需要一套簡單的電腦系統來處理病維護的工作。至此,許明章乃將規劃、建置一套有效運作的醫療資訊系統(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當成自己的關注重點,並一路堅持這個使命至今。

 

醫療資訊系統建置

2009年,在多方努力下,許明章從台灣運送一台伺服器至梅道診所,開始了醫療資訊系統的初步建置計畫。計劃設定的目標為:

 

  1. 建立中央化資料庫,以達成資料一致性,方便每個人從自己的電腦查詢和檢視。(Centralization to keep data consistent and correct. To review data anytime and anywhere by your computer.)
  2. 注重資訊安全維護,建立權限授權機制。(Security and grant authorization.)
  3. 能夠快速產出所需要的各類報表。(Able to produce a wide variety of reports quickly.)
  4. 不同部門、科別的資訊可相互流通,方便整合性診斷。(Provide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retrieve relevant diagnosis result from other departments easily.)
  5. 為未來的發展建立良好基礎。(Gives the chance to develop other management tools in the future.)

2009前半年的工作為:系統規劃、醫護人員訪談、制定資料格式,改寫各部門舊的Access資料庫,以便未來與新系統進行整合。

2010年目標:訓練資訊人員,使其有能力自行維護系統。

 

 

資源需求與問題現況:

在忙碌變動且資源有限的梅道診所,試著建構完整的醫療資訊系統並不容易,過程中需要很多的溝通和測試,區域網路、硬體、軟體,以及訓練不足等因素都可能讓系統停止運行。為讓新、舊系統相容,且訓練操作人員有學習轉換系統的時間,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雖然新系統已上線測試中。然現今尚有以下待協助的部分:

 

  1. 缺少正版軟體:Windows Server 作業系統(目前使用試用版,但試用時間僅有一個月,之後需重新安裝、設定。);SQL Server(目前採用SQL Server express版,容量和記憶體處理均有限制。)
  2. 電腦設備老舊。
  3. 缺乏資訊專業人員。
  4. 資料安全疑慮:雖使用免費防毒軟體,然資訊單位需常對內部解釋何謂系統?為何電腦會中毒?以及網路駭客等問題。因我們無法解釋免費版軟體和正式版防毒軟體是否一樣安全,故內部人員的疑慮始終存在,希望藉由提供正版防毒軟體來消除大家對資安的疑慮。


 

解決策略



軟硬體更新本也是醫療資訊系統計畫的一部分,但在系統成形前很難積極去募集。現系統雛型已完成,如何讓需要的軟硬體就位,成為重要的工作。

 

  1. 為資料中心募集四組桌上型電腦:以解決電腦設備老舊的問題。
  2. 募集所需軟體:包括office2010,SQL Server 2008,以及正版防毒軟體。
  3. 專業資訊人力建置:自2009年一月,資訊志工許明章即積極在梅道診所協助規劃和建構整套系統。該系統目前已上線測試,也希冀藉由此次軟硬體募集計畫,使梅道診所得以利用更好的資訊設備,面對未來的挑戰。

以上所需資源備齊後,許明章將再整裝前往當地,協助購買與安裝電腦,建置醫療資訊系統,使診所本身能發揮更好的醫療功能。

繼續閱讀 »

Continue reading about 協助「梅道診所」建立醫療資訊系統 

frontiertw on 30 8 月, 2010

SAM_0338「身障團體資訊運用座談會高雄場」活動,8月25日在「高雄市社會局無障礙之家」順利舉辦,Yahoo!奇摩社群經營經理施典志(Tenz),與大家分享社群的概念、經營小技巧,也完整地分享各種資訊平台的優缺點,現場有40位身障團體工作人員與會,大家都相當認真地紀錄講師分享的內容!

伊甸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提到,現在的網路科技變遷快速,實在沒有很多時間可以在網路上了解各種資訊平台,真是一語道破NPO資訊工作人員的困境,另一位與會者則詢問,不同的資訊平台,組織內部在經營時是否會有不同的風險?(全文)

Continue reading about 「99年資訊運用座談會」高雄場

frontiertw on 19 8 月, 2010
建泰在網路星期二分享「科技渴望農村」

建泰在網路星期二分享「科技渴望農村」

網路星期二在2010年8月14日下午兩點於法鼓德貴學苑舉辦了一場名為” 科技渴望農村”的座談活動。現場邀請工研院創意中心研究員陳建泰先生,以及喜願麵包坊總兼(總是兼很多工作) 施明煌先生,暢談他們對如何運用科技,再造一個包含生產、生活與生命的農村永續模式的想像。

活動一開始,首先由陳建泰先生藉由說故事的方式,說明台灣所面對的糧食安全議題。包含目前的高科技業介入農業的過程當中,由於沒有任何評估機制,帶來很大危害。比如科技園區的農地徵收對台灣帶來很大的災難。

他提到,應透過網路發聲的創意,趁還來得及的時候把道路鋪好,人類或許還有機會避免糧食危機。重點不是怎麼做,而是先把有想法的人聚在一起。

他並說明應該把台灣這塊土地,當作永續生活地點的觀念,而不僅是當一間豪華旅舍的過客而已。從而讓人類的文明成就,在合宜、永續的前提下,產生一個農村新文明的想像。

譬如在未來,是不是可能發展一套永續的農村生活模式?將科技知識帶回到農村,滿足人類回歸土地的渴望。不一定做農民,只要存在(being)的生態生活方式。

繼續閱讀 »

Continue reading about 科技渴望農村 – 科技人與農家友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