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曾冠鈞、王春芳
最近兩則看似無關,實則相關的新聞被廣泛討論。一是「強摟腰10秒,高等法院定無罪」,另一是「男警狂拍女舞者胸臀」。這兩則新聞反映的是台灣社會對於女性身體的不尊重,難道女性的身體從胸、到腰、再到臀,竟然都是別人可以任意碰觸的部位?台灣防暴聯盟對此表示遺憾,同時認為相關法令必須再行檢視,國人對於女性的身體自主權更應該重新再教育。
台灣防暴聯盟理事長周清玉認為,司法的確應該獨立審判,但這次「強摟腰10秒,高等法院定無罪」的判例反應出法官依照法條字句判決,強調「性騷擾防治法(以下簡稱性騷法」第25條規定,「意圖性騷擾,乘人不及抗拒而為親吻、擁抱或觸摸其臀部、胸部或其他身體隱私處」。但是這個判例在地方法院判有罪,到了高等法院卻無罪,顯然不只法界與社會各界見解不一,就連法界內部的看法也不同。如此情況,將造成社會困擾,同時對於法界產生負面觀感,更嚴重的是打擊了「性騷法」的立法用意…(閱讀全文)
by 曾冠鈞
性侵犯是許多婦女、兒童的夢靨,因此對於性侵假釋犯如何不讓其假釋形同縱狼歸山,實係現行制度一大難題,由於性侵假釋犯再犯率過高,在假釋期間應予以監控,在民國94年2月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規定「得以電子設備監控性侵假釋犯」,即俗稱「配戴電子腳鐐」,使人對於性侵假釋犯控管看到了一絲曙光,但近日許多案件顯示,電子腳鐐對於性侵假釋犯控管,似乎存有諸多漏洞。
電子監控設備,俗稱電子腳鐐,是針對經過主管機關、專家評估過後的性侵假釋犯為免於假釋期間再犯所為的監視設施。該監管機制是在性侵假釋犯腳踝上裝上電子腳環,並於家中裝設一電子監控主機及訊號延展機,依規定在監控時間內,性侵假釋犯只能在發報器一定範圍內活動,若有違規情事,主機會即刻通報當地警方,以杜絕性侵假釋犯再犯的可能…(閱讀全文)
防範家庭暴力成效如何?依據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0年四月底止,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為31,766件,其中以婚 姻、離婚、同居關係等婚姻相關暴力最多,且近九成皆為女性。家暴事件通報案件年年增加,這代表施暴人的暴力行為不因防治暴力宣導而停手,需要防暴網絡共同 協助,讓暴力事件不再發生。
2009年網氏曾發表「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十週年檢視」,提出許多值得深思的議題,包括婚姻暴力防治是社會福利議題還是社會議題、媒體、 執法人員或專業人員仍存在家暴及性別意識迷思、重視被告人權,被害人權照顧到了嗎、家暴婦女就業規劃未被重視,也未整合……家暴網絡環環相扣,肩負同時保 障受害人權益、加害人的使命…(閱讀全文)
by 劉季蓁
不管處理什麼問題,都有正反兩種聲音會同時出現,尤其在性與愛滋問題上,它會顯得更敏感。
例如台灣紅絲帶基金會的講師總是直接和孩子談怎麼使用保險套,甚至當同學好奇時,也樂於講清楚男女保險套口交方法。為了避免誤會或過度自我想像,一定會準備示範教材,希望同學親自觸摸保險套、戴到替代陽具上,確定所學的衛生教育正確,也會準備油性潤滑液實驗保險套破損的過程。
這一套過程入校園之後會有兩種態度出現,一是「保守勢力的檢討」和「開放勢力的支持」,紅絲帶基金會即使再小心操作,也難抵衛道人士的教育論點。也許紅絲帶要謝謝愛滋病毒,否則哪有機會在學校清楚講「安全的性」…(閱讀全文)
by 網氏
什麼是G點?西方學者的研究也適用於台灣女性的高潮情境?有人認為,清潔液是女性陰道沖洗的萬靈丹,真是這樣?還有流行纖纖美人的現代,女性多選購緊身衣褲為時尚,疏忽了過於追求體態美感,可能增加尿道感染的風險……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種導致婦女疾病的潛在危機,妳我不可不知。
台北市女權會日前針對大學女生舉辦多場「Lady’s Night: 女生愛自己!認識身體座談會」,讓大學生和一般民眾懂得身體自主的重要性,從衛生用品、生理用品的選擇權、性愛的自主權,到如何正確避孕、人工流產、瘦身,讓大學生、民眾對自我身體認知有更深層的認識,進而更懂得寵愛自己…(閱讀全文)
by 江妙瑩
為什麼女性骨鬆性骨折高於男性,如何保障老年婦女健康?因性交造成的子宮頸癌,為何要女性施打疫苗承擔風險?瘦身美容違規廣告泛濫,女性健康如何維護?這些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因隱藏於醫學科學中立的認知下,忽略了醫療領域的性別議題,婦女團體於5月28日(2010)發表「第十三屆台灣婦女健康行動宣言」,要求國家擔負民眾老年照護責任等七大內容。
2010 七大婦女健康行動宣言
台灣女人連線持續12年來聯合關心女性健康的婦女團體,要求衛生署將性別意識納入醫療健康政策與醫學教育中,並與醫護人員溝通對話,使醫病關係處於平等地位。台灣女人連線祕書長蔡宛芬指出,今年的健康行動宣言,主要重新檢視過去12年未獲衛生署重視並落實的婦女健康議題,再次提出來,其內容分別為…(閱讀全文)
by 網氏
拉子愛女人,同時又是媽媽?這兩個身分好像兜不太起來,卻又真實的存在於社會中,我們稱她們為「拉媽」。
一夫一妻異性戀婚姻是現行法律及社會唯一允許的規範,不分男女,在缺乏多元選擇下,異性戀因而成為多數人探索親密關係的人生之路。我們發現,男同志結婚多半為了傳承接代的家族或社會壓力使然,可是,每個結婚、生子的拉媽理由各不同,發現愛女人的時間點差異也頗大,女同志的認同過程宛如重生般的生命彩歌…(閱讀全文)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