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網氏
隨著各大飯店、餐廳競相打出年菜外帶、團圓飯折扣戰,現代人為免麻煩、方便,沒在家裡吃團圓飯,選擇到飯店、餐廳圍爐的家庭愈來愈多,也使得飯店、餐廳的團圓年菜訂桌越接越多,業績年年成長。
在google打上「年菜」關鍵字,竟出現有631萬個項目,大多是年菜預購網頁,或是年菜食譜,圖片看起來各各色香味俱全,似乎少了點老味道。
在2013年春節前夕出刊的389期焦點話題,我們要和妳/你分享一些家族的老味道。在預告中,我們寫著「關於過年,有多重的意義重疊相展,是亞洲人除舊佈新的盛大節慶,是中國人家家戶戶聚首的時刻,所有的情、禮俗、思想,皆為「家」的具體呈現,而食物更是年節舞台的當家花旦」。對離開了娘家,來到夫家家庭的已婚女性來說,自原生家庭進入新生體系中,從享受年味的角色蛻變為營造溫暖氣氛的台柱,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廚房寫作班的姊妹們書寫出她們在歷程中,留下的許多難忘回憶與故事。
淑卿分享她從童年到目前一甲子之齡,每個年菜的食物版圖,從媽媽的傳統菜,到婆婆的魚餐,再到了她自己當媽媽、阿嬤後的料理,書寫了三個女人的年菜故事;在台灣早年物資匱乏的年代,常民如何利用番薯粉芡兜出對豐年的想像?文筆細膩的筱君書寫出家族傳承老味道「芡番薯粉」的況味;象徵好彩頭的蘿蔔糕是家戶春節圍爐少不了的年菜,對季芸來說,卻是連結母親關照遊子返鄉的最深情感…(閱讀全文)
by 網氏
在第387期、上一期網氏新聞前線中,我們邀請讀者一起和我們藉由檢視2012年的性/別新聞來關心馬政府的性/別法令與政策。同時,網氏編輯團隊也在本期精心策畫了「為馬政府上12堂性/別教育課」內容,作為女人對馬政府2012年的總質詢。
網氏自1998年創刊以來,每年經由檢視當年度的性/別新聞觀察台灣的性/別人權,至今已10餘年,累積的性/別平權推動史料相當可觀。網氏編輯團 隊年年絞盡腦汁創造話題,協助讀者快速且容易理解的方式,對每一年度的性/別人權處境有所認識,例如從2006、2007、2008、2009年陸續推出 的給青春期女兒11封信─與年輕世代談2006台灣女性新聞、 給青春期兒子10封信─與e世代談2007台灣性別新聞、送信到海角七號 ──與主配角談2008台灣性別新聞,以及2009年被忽略的性別新聞,2010年我們推出拼出台灣女人的生命地圖,一直到去年(2012)製作「2011台灣女性處境,老娘說了算–2011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我們認為在各主流媒體逐漸漠視性/別新聞之際,網氏編輯團隊年年推出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期待為性/別人權運動留下吉光片羽。
早在10月(2012)的編輯會議開始,網氏編輯團隊即苦思如何呈現2012年的性/別社會現象,面對馬政府幾近慘白的成績單,我們決定教育工程著手,除 了原有編輯團隊的組織成員外,我們也廣邀其他長期關心性/別人權的非營利組織共襄盛舉,內容廣及愛滋人權、校園人權、跨性別人權、同志人權、新住民人權、 女性經濟安全、職場歧視、農地活化的性別觀點等議題,我們要馬政府上下好好聽講,充實性/別內涵,儘速修改相關法令政策與制度…(閱讀全文)
by 網氏
根據研究,台灣平均一人一年米食消費量約48公斤,比鄰近的日本人58公斤,韓國的72公斤明顯為低;而台灣人每人一年麵 粉消費量已達36公斤,所需要的小麥大多是100%仰賴進口。我們觀看韓劇,早餐吃飯家家戶戶如此,但台灣人早餐吃米飯的比例卻不到10%。在現今米麵雙 主食的結構下,遇上2007年以來國際糧價持續大漲,造成台灣物價節節齊漲,糧食生產與自主的問題遂成為近年來社會熱烈討論的議題。
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自1984年推動休耕政策,補助措施以降低對基層農業的衝擊,但這項休耕補貼政策,不僅讓良田荒廢,根據媒體報導,近卅年 來,休耕土地面積成長35倍,被領走的休耕補助高達1300多億元。「認地不認人」的台灣休耕補貼制度,不僅讓良田荒廢,制度更是一大漏洞,結果讓沒耕種 意願的大戶,一年坐領數百萬元,形同變相補助「養地」(見 管地不管人 休耕補助肥了誰)。
不僅休耕政策有違社會公平正義,農政單位也不思改革,喪失穩定在地農業經濟的契機,以致台灣糧食自給率不斷下降。從消費集結運動出發的主婦聯盟生活 消費合作社,積極倡議國產優先的共同購買運動策略,進行農民教育及無基改農區立牌遊說,結合其他非營利組織及學界,推動台灣成為「無基改島」;同時與農 友、農會簽訂雜糧與本土小麥契作,提高本土農作的自給率外,開始召喚消費者思考,這一代傳承自老祖宗的米食智慧,我們又要傳遞下一代何種吃飯態度與行動。
想要天天想米、好好吃飯,多元食譜即應運而生。本期網氏,由芳蓉、孟瑩、嘉慧、韻雅這群女人發想出一人簡單吃、親子同樂吃、全家溫暖吃以及換個方式吃等多樣 食譜,色香味俱全要挑動妳/你的味蕾;雅雲家有個按照傳統節慶掌廚的阿嬤,幾個特殊節日,家中女性都要通力合作,包括媳婦、女兒和孫女都要一齊出動,這些 傳統節慶必備的米食,例如:冬至搓湯圓、農曆年的年糕、清明祭祖的草仔粿、端午的粽子、七月半普渡的粽子,再再令我們緬懷老祖宗留傳下來的生活智慧;最後 雅雲還要與妳/你分享主婦的餐桌行動,農糧自給戰豆報告;2012年主婦聯盟合作社社員自發籌組「南台灣非基改戰豆小組」,企畫書中寫著「非基改戰豆小組 將反對基因改造直到世界末日為止」,有趣吧!一起分享主婦們的故事…(閱讀全文)
by 網氏
上一期網氏,我們與妳/你聊了家有啃老族的心情想法,由三個故事中,我們觀察到過於愛護兒女的熟齡父母經常讓自己陷入無奈的困境中,營造美好晚年,脫離啃老族的宿命是每個人的老年課題。
老年課題很多元,在日本,有一群單身和已婚女性,因為不想被不熟的親戚晚輩安排後事,也不想在死後與先生葬在一起,於是,她們共同創立了女性獨葬協會,讓單身女性、不想與先生葬在一起的已婚女性能有自主的選擇。
在瑞典,65歲以上不算老人,要80歲以上才算!走在國家任何角落,老人家不怕被歧視,有各種輔具或設施鼓勵老人家走出戶外採買日常生活用品、交友或從事戶外活動,每一個人都可在此國度優雅老去。
在台灣呢?
取得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的楊佳羚,陸續將她在瑞典、日本觀察長期照顧政策的心得與想法發表於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主張月刊,本期網氏,與妳/你分享她在瑞典與日本的觀察經驗,同時反思台灣的長照制度與運動策略該何去何從,我們也一起來想想…(閱讀全文)
by 網氏
啃老族又稱為尼特族(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意指一群不繼續升學、不工作、不接受職業訓練的年輕人。
近來台灣朝野為了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發放問題爭嚷不休,年金制度的世代衝突,在許多先進國家也成為「家家有一本難唸的經」景況,隨著新聞陸續報導「南韓年輕人不工作 啃老族人數破百萬」、「經濟萎縮 英國『啃老族』增多」、「希臘青年10月23日在雅典抗議政府的撙節措施影響他們上下學的交通」……我們觀察到,當龐大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邁入熟齡期,他們的下一代逐漸到了而立之年,完成學業,展開經濟獨立的生活。然而,由於景氣持續低迷,不僅工作機會少,造就很多失業族群,流浪博士、流浪教師、流浪經理人四處尋找工作機會;就算有一職在身,所得也多半僅夠自己日常開銷,因此不少而立之年的族群無法獨自生活,而依附熟齡父母,住在從小長大的家裡,當個繼續被照顧的大寶寶,啃噬熟齡父母的退休金、資產。
各國過去年金政策現今卻成了年輕勞動力的沉重負擔,少子女化、高齡人口多的台灣社會,也逐漸出現年輕人無力負擔龐大年金支出,爸爸領退休金養沒頭路兒女的啃老族出現。一方面基於親情倫理,繼續盡著養育成年子女的責任,一方面又因自己逐漸年邁體衰,難免感到疲累擔憂,而面臨新的壓力、煎熬和挑戰。本期網氏,我們邀請許淑屏訪談了家有大寶的台灣熟齡父母們,聊聊她/他們的心情、她他們有哪些磨難、焦慮和掙扎?內心的想法、感受如何?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如何因應、調適?歡迎一起分享家有啃老族父母的想法…(閱讀全文)
by 網氏
311日本福島核災後一年,衛生署於今年(2012)6月29日公告「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要將食品中輻射污染銫134、銫137的容許基準由現行的370貝克/公斤調高為600貝克/公斤,消息一出,台灣關心食品安全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積極串連,與朝野立委召開公聽會,展開一連串的抗議行動。
在民意的反對壓力下,終於迫使衛生署喊「卡」,在8月底同意暫緩實施這項修正草案。並在11月22日發出新聞稿,表達「維持現行標準,並持續加強管制自日輸入之食品,為食品安全把關」的立場,可是衛生署的聲明並未消減民間團體的疑慮,主婦聯盟基金會認為,衛生署重複強調不合乎日本標準的食品絕不會進口至台灣,但在衛生署組成的諮詢委員會中,根本沒有「輻射污染與食品安全」背景的學者專家,不僅無法清楚說明是基於何種研究結果或風險評估作出將銫134和銫137容許值調高的決策,也無法承諾如香港及日本等地,採取每日即時公告抽測出含有輻射污染的品項及處理方式。
台灣民眾長期喜愛食用日本食品,日本為台灣進口食品的第一大國,衛生署雖終止了後續公告的程序,然後呢?主婦聯盟基金會質疑,在台日食品交流如此頻繁,抽驗率又僅有2~5%的情況下,既無技術也無能力進行檢驗的衛生署,放寬標準究竟為哪樁?針對政府政策的種種疑點,主婦聯盟基金會發起了「輻。咒~反對放寬輻射食品標準明信片簽署行動」,邀請妳/你參與連署,一起關心食品輻射標準的潛藏危機問題…(閱讀全文)
by 網氏
1982年,在政治高壓、戒嚴噤聲的年代,一群關心性別平等的婦女朋友共同創辦婦女新知雜誌社,積極倡揚婦女權益信念;1987年,隨著解嚴與民主化的蓬勃生機,於同年10月立案為「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胼手抵足,一步一腳印透過發行刊物、走上街頭倡議、運用修法與參政策略,推動台灣社會走向性別平等之路。
盛逢三十而立之年,婦女新知特別舉辦「堅持性別正義-走過婦運,新知三十」展覽及系列座談,邀請不同世代的婦運夥伴回顧她們眼中的婦女運動。
首場座談「從戒嚴噤聲到眾身喧嘩──婦女運動的回顧與展望」,由婦女新知現任董事長陳昭如擔任主持人,邀請李元貞教授、尤美女立委、顧燕翎教授及劉毓秀教授,四位重量級資深婦運夥伴,暢談從威權高壓統治的戒嚴時期到蓬發民主時代,婦女運動蓽路藍縷爭取權益的艱辛與趣事。
緊接著的第二場座談「這些年,我在婦運走闖的日子」,由常務監事楊婉瑩教授擔任主持人…(閱讀全文)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