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tw on 4 7 月, 2022

by 網氏

日本政黨「維新之會」日前發生疑似性騷擾事件的二位當事人。取自矢板明夫俱樂部粉專

囿於僱傭、職務、性別、種族、族群等多重交織的權力關係,性侵害、性騷擾受害人經常因害怕危及個人的生計、事業發展、社會關係而噤默不語,使得加害人得以繼續行惡。

另一方面,社會環境的氛圍若不利於受害者站出來指控,一旦說出來,輿論可能放大檢視受害者的一言一行,因而造成加害人選擇隱忍、沉默的結果,這就好像質疑某位同志朋友說:「同性婚姻合法化了,你為什麼不出櫃?」在反同、缺乏友善環境中,對出櫃的弱勢一方往往是另一重的壓迫,與權勢性侵害、性騷擾受害者有類同的處境。

一旦有人逾越身體界限,做出疑似性騷擾行為時,被騷擾的另一方是否有選擇說與不說、站或不站出來舉發的自由權利?這是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在其粉專評論日本政壇疑性騷擾事件所拋出來的話題,值得台灣社會一起省思……(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about 請給 MeToo 當事人自由選擇說與不說的權利

by 魏妘

這種性別刻板印象,其實也變相讓很多男性無法正視自己也有「情緒」這個事實,進而阻礙男性照顧自身的情緒問題。

日前 TVBS 有線電視台爆出女主播們為爭搶熱門播報時段而不合,其他媒體繪聲繪影形容宛如宮鬥般的霸凌事件。不久,天下雜誌則以一篇「宛如宮鬥,為什麼女人喜歡在職場上互相霸凌?」臉書粉專貼文評論這則新聞,令我不禁想起過往的職場經驗,同樣是為了在職場上脫穎而出,男人使出的手段就被認可為「謀略」?女人就是「心機」……(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about 同為職場競爭,男人叫謀略,女人就是心機?

frontiertw on 23 5 月, 2022

by 網氏

期待那樣愛情鬱悶的年代,白色恐怖的歷史不再重複。

同樣都是《台灣新生報》的記者,同樣也是報導震撼社會的殉情新聞,但報導這二則新聞的記者卻有不同的命運。

報導愛河雙屍命案的李姓新聞記者,陰錯陽差,張冠李戴,把原本是「運河」的臭水大河,誤稱為「愛河」,賦予浪漫的新生命,造成臭水運河美名遠傳播。報導 1950 年發生在台北淡水河的「十三號水門命案」殉情命案的記者,《台灣新生報》記者姚勇來與記者妻子沈嫄璋則命運完全不同。

成令方分享愛河命名與投河殉情的新聞公案,詳情在這裡……(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about 投河殉情新聞下的性別、族群、政治犧牲者

frontiertw on 11 4 月, 2022

by 江妙瑩

在長遠的父權文化建構下,處女膜成了貶抑、污名女性的用詞,根深柢固地與貞節、純潔畫上等號,婦女團體因而極欲重新命名,破除迷思。

做過COVID-19病毒PCR檢測的人可能都有篩劑搓鼻孔出血的經驗,了解鼻腔內的粘膜組織本來就脆弱易流血;多數人卻對處女膜也是粘膜組織,而非「膜」懵懂不知,並將處女膜與童貞畫上等號,產生處女膜情結,要求配偶初夜必須是處女,壓迫女人莫不過如此!衛福部說處女膜早有專有醫學名詞「陰道瓣」!還有「惡露」應該稱為「產後排除物」,妳/你同意嗎?一起加入台灣女人連線正名的行列,記得參加徵名活動……(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about 打破處女膜情結,婦團徵名活動開跑

frontiertw on 18 3 月, 2022

by 明怡

美國白宮外手持「烏克蘭自由」標語,聲援烏克蘭的群眾。Photo by Gayatri Malhotra on Unsplash

2022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到來,此時此刻,烏克蘭女性卻正遭受戰爭帶來的生靈塗炭,不僅烏國境內傳出俄羅斯士兵性侵烏克蘭婦女令人髮指的消息、多少老弱婦孺死於導彈轟襲,以及成千上萬女性難民帶著幼兒逃往邊境流離失所的景象,烏克蘭女性存活於父權、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對映著今年國際婦女節社群的主題揭示 #BreakTheBias(消弭一切偏見),使人更加悲痛與忿恨,國際社會絕不能姑息……(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about 國際不能姑息俄入侵烏克蘭性暴力犯行

frontiertw on 14 2 月, 2022

by 網氏

台灣不僅有「茶金」,還有「綠益」。Photo by Red Zeppelin on Unsplash

2021四大公投案的舉辦,其中第17案「重啟核四」及第20案「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珍愛藻礁)」,再次喚醒社會大眾對非核家園、再生能源及能源轉型等議題的關注,公民意識的抉擇最終以「不通過」收場。

台灣不僅有「茶金」,還有「綠益」。近 3 年,台灣各地開始有公民電廠的興起,讓消費者用 1、2 萬元的小額投資,就能一起當發電廠廠長,共享綠能收益。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資深主任吳心萍分享主婦聯盟多年來致力推廣社區公民電廠的建置與教育……(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about 公民電廠在台灣

by 網氏

在料峭春寒的此刻,我們精選9大議題、10篇文章,一起回顧2021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

接連二年的COVD疫情打擊,我們觀察到,國內外各項性別人權與弱勢族群仍處於邊緣處境,不少人以時間和體力加倍努力,彌補經濟缺口。2020年我們推出「COVID-19疫情年下的性別觀察」,邀請妳/你一起關懷疫情衝擊下女性、新住民以及多元性別族群的勞動權益,在2021年,我們延伸關心觸角,廣及Deepfake換臉事件數位性暴力、國際女權動態、單親家庭、女性勞動者托育、離婚父母與子女會面及同性婚姻收養的兒童權利議題……在苦悶、焦慮不安的疫情中,我們也陸續接獲司法改革、核電終結的好消息;由婦女團體推動的《跟蹤騷擾防制法》,歷經10年終於完成立法三讀;「重啟核四」等四大公投案未能過關,揭示了官民齊力朝向非核家園的決心;現代姊妹秋嵐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我們分享推動跟騷法的艱辛曲折,以及反核路上遭遇網路性別霸凌的不堪經驗。

在料峭春寒的此刻,我們精選9大議題、10篇文章,一起回顧2021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about 後疫情時代的性別觀察~2021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