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 [因應急難的完整制度] (2)民間先行,政府虛心跟進
作者/陳來紅 (經作者同意後,轉貼自小地方新聞莫拉克之後。)
參與”莫拉克之後”的NGO伙伴好:
為了要「透過反省思考,探索災難成因,找出與環境共存之道」,則需要更多的NGO結合社會各界,靈活的在政府之前提出具體建議,有效結合政府與民間邁向重建。
我們需要–
- 在政府: 有以公務員為主的建置,因應”急難的完整制度”&組織,以免政黨輪替如此刻般, 又亂成一團;
- 在民間: 有以NGO在各地形成,因應”急難的完整制度”&組織。
但是,要體認民間組織必然是走在政府之前,「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不分藍綠選民,歷經政黨輪替後,大都明白,所選的領導能做出什麼決策?痛定思痛還是回歸,人民的集體水準的提升上,那共同的一步,如何步步扎實?點滴扎根?反省不脫朝向自己所能!找出進路不離他人所能!
完整的制度向來不會是一蹴可及,而是靠對話再對話,統整再統整,集結眾人無私的思維與經驗,通力合作跨越本位立場、尊重各自專業分界、傾聽當事者需求與期待,民間先行,政府虛心跟進。
民間先行是為重建品質之關鍵
組織NGO、 對話平台、 資訊平台、 需求分類、 資源整合、 分工分配、 決策研議、參與決策、、、關鍵是民間先行示範於前,切莫等待遲疑。
組織NGO分為兩個向度,一為組織受災區居民, 一為進入服務或能夠分階段支援的NGO。
組織受災區居民其實很難也容易,難的是這些人大都少有社團經驗,要組織起來委實困難,自顧不暇又要代表集體,但是自救會本身才有對話的正當性。這樣的代表性難以替代,故再難也要組織起來。說容易是第一時間,居民提出的通常是直接、迫切而單純的需求,如果時間久了居民想太多,欲望也就複雜起來,很不容易整合意見。
迫切而單純的需求,多數容易解決,如同921在新莊博士的家,協助組織自救會般,雖然花了近三天組成,但一週內因與縣政府的溝通平台架設在社會局,故殯葬需求都能透過社會局迅速安排妥當。生者的安置,因有自救會的溝通管道,縣政府迅速安排進駐營區現有兵營,政府與人民的合作無礙,蘇貞昌縣府團隊主持有效率與建商的對話,讓重建成為可能的任務,實質受惠到的才會是受災的人民。
反觀台北東星大樓,一是人民組織的時間點,一是政府辦事的能力,重建遙遙無期令人扼腕嘆息。台灣人民從小到大,真的需要學習參與不同型態的組織,以歷練&提升組織能力。這真是要列為長期而重要的教養目標,來學會表達需求與意見、練就統整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懂得與別人溝通合作。人民素養如此,政府素養也將復如是。
筆者有幸921在新莊服務到安置退場,當年幸好因係北縣婦權會委員與書香協會的NGO立場與身份,故能獲得政府與自救會的信任。不過,當921在光華活動中心與居民共同渡過首夜時,因陪伴而和警員取得共識,共同拒絕過那帶著記者與拿著救濟物資,想要與受災居民共同合照的團體。這樣的情事也在930進入南投時常常看到。讓筆者感概於NGO到底要做什麼樣的NGO?站在災難的現場,一覽無遺。
莫拉克之後,重建的此刻,最緊急的是從自救會的需求如何聯結資源?資訊的平台如何迅速將需求分類?NGO如何任務分工而不重曡?
由於和921差異的是災區幅員遼闊,這更需要NGO進場協助居民,從居民的對話到與地方政府對話,跨區自救會團結起來,共同與中央政府對話,這過程會讓屬性不同的重建責任,各有歸屬。何事歸居民?何事歸地方政府?何事歸中央政府?問題與需求才能各有所解。這部分可參閱賴青松所著的《走過阪神大地震- 災後重建的一千個日子》(註2)。
我們當瞭解真正要幫助災區居民重建,先以”人民即是政府”自我看待,搞清楚權責歸屬,也釐清行政層級該負責為何?協助政府的重建團隊進入狀況,才有迅速重建的機會與品質。
要政府虛心跟進, 是因我們人民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這才無各級政府與各部門,含混的空間與可能。
~~~ 在高貴與醜陋的急難現場,唯有無私是邁開重建步伐的起動力~~~
註1:
因為新災又會再來臨,以全球的溫室效應看,這樣的災難只會增不會減。
我們一起努力吧!個人願將許多參與建制的經驗陸續整理與分享。必然有個人之限,僅祈願能有磚拋之效。
註2:
《走過阪神大地震-災後重建的一千個日子》係 賴青松 自費與募款出版
以知識份子的責任自我期許,其遠渡日本收集資料編寫的心情,令人敬佩。將巨細靡遺災後重建的一千個日子,日本的政府與民間如何合作邁開重建之路寫得深入,值得台灣借鏡與學習。
(本文作者 曾任: 921南投安置工作站召集人、2001~2009行政院婦權會民間委員、婦運人士,現任: 桃園縣大溪鎮愛鎮協會顧問、婦權基會普照政策研議小組委員)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