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攀龍是日據時代著名政治運動家林獻堂的的長子。年輕時期,由於熱衷 哲學、文學與宗教研究,長期遊學德、英、法諸國,較少投入當時的社會運動 中。終戰後,雖然他也屬於臺灣企業界的聞人,出任其家族事業的董事長以及 其他企業重要職位,但其畢生的真正職志在於興辦學校,以教育達成文化啟蒙 的目的。他曾在霧峰林家故居創辦「萊園中學」,原以為可以藉此臺灣文化的 新局。不料新的統治者來到,在語言、文化、教育以及歷史意識上,都發生劇 烈的變化。使得林攀龍的教育與文化啟蒙的理念遭到重重困難,無法實現。雖 然他沒有像當時許多臺灣知識菁英一樣,遭受屠殺或繫獄,但他們苦悶、志不 得伸的精神處境卻是一致的。當這一世代的知識份子凋零以後,我們在臺灣再 也看不到那種以人文教養來興辦教育的思想家了!
紀年 | 事蹟 |
---|---|
1901 | 出生於霧峰林家,為林獻堂長子。 |
1909 | 赴日求學,進入日本小日向台町普通小學就讀。 |
1919 | 就讀東京第五高等學校,期間參加臺灣社會運動的先期組織「啟發會 」。 |
1920 | 參加蔡惠如等所發起的「新民會」,並為「東京臺灣青年會」會員。 |
1921 | 考入東京帝大法學部政治科就讀。 |
1922 | 擔任「臺灣雜誌」幹部。以林南陽為筆名發表〈近代文學的主要潮流 〉(日文)。 |
1925 | 畢業於東京大學,直接赴英國牛津大學就讀。 |
1927 | 陪林獻堂赴歐洲各國考察政治經濟。 |
1928 | 自牛津大學畢業,又至法國索爾本(Sorbbone)巴黎大學就讀。 |
1929 | 返國度假,發表〈歐洲文化的優越性〉於「臺灣民報」。 |
1930 | 陪同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在台北鐵路局飯店會務國際聯盟派遣來台 調查鴉片問題的三位委員,擔任翻譯。同年四月,在赴德國慕尼黑大 學進修。 |
1932 | 自德國返台,在霧峰發起「一新會」,擔任會長,期望促進農村文化 、普及自治精神。同年,擔任「臺灣新民報」編輯局的學藝部長。 |
1934 | 創立三榮興業公司。 |
1946 | 臺灣省教育廳發表林攀龍為建國中學校長,省立台中一中家長會也希 他出任校長,他皆謙辭不就。 |
1947 | 籌設台中縣立霧峰初級中學,擔任校長。 |
1949 | 成立私立「萊園中學」,並與霧峰中學合併,擔任校長。 |
1954 | 由台中中央書局出版《人生隨筆》。 |
1961 | 創設明台產物保險公司,擔任董事長。 |
1965 | 擔任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常務理事,並擔任延平中學董事。 |
1967 | 擔任彰化銀行董事。 |
1983 | 病逝。 |
主要作品:
all rights reserved
last updated:1996.08.20